大家好,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三国之蜀汉大帝的一些知识点,和三国演义 中汉封侯,宋封王,清封大帝.的是谁的问题解析,大家要是都明白,那么可以忽略,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,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!
一、三国中魏蜀吴各君主都是谁
魏国的君主分别是有曹丕、曹叡、曹芳、曹髦、曹奂,蜀国的君主分别是刘备、刘禅、吴国的君主分别是孙权、孙亮、孙休、孙皓。
一、魏国君主简介
1、曹丕
魏文帝曹丕(187年冬—226年6月29日),字子桓,豫州沛国谯县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曹魏开国皇帝(220年—226年在位)。魏武帝曹操次子,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。
曹丕自幼文武双全,博览经传,通晓诸子百家学说。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,被立为魏王世子。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曹操逝世,曹丕继任丞相、魏王。
同年,受禅登基,以魏代汉,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,建立了魏国。曹丕在位期间,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,于黄初元年(220年)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,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。
而且平定了青州、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,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。对外平定边患,击退鲜卑,和匈奴、氐、羌等外夷修好,恢复在西域的建置。
黄初七年(226年),曹丕病逝于洛阳,时年四十岁。谥号文帝,庙号高祖(《资治通鉴》作世祖),葬于首阳陵。
曹丕于诗、赋、文学皆有成就,尤擅长于五言诗,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,并称“建安三曹”,今存《魏文帝集》二卷。
另外,曹丕著有《典论》,当中的《论文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。
2、曹叡
曹叡(204?-239年1月22日),即魏明帝,字元仲,豫州沛国谯县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(226年至239年在位)。魏文帝曹丕长子,母为文昭甄皇后。
黄初三年(222年),曹叡封平原王,黄初七年(226年)五月,魏文帝病重,立曹叡为皇太子,即位于洛阳。
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、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、蜀的多次攻伐,并且平定鲜卑,攻灭公孙渊,设置律博士制度,重视狱讼审理,与尚书陈群等人制《魏律》十八篇,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。
魏明帝在军事,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,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,广采众女,因此留下负面影响。
景初三年(239年),曹叡病逝于洛阳,时年三十六岁,庙号烈祖,谥号明帝,葬于高平陵。曹叡能诗文,与曹操、曹丕并称魏氏“三祖”,原有集,已散佚,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、乐府诗十余首。
3、曹芳
曹芳(232年-274年),字兰卿,魏明帝曹叡养子,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,239年-254年在位。
曹芳于青龙三年(235年)被封为齐王,景初三年(239年)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。嘉平六年(254年),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,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。
司马炎代魏称帝后,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。泰始十年(274年),曹芳病逝,终年四十三岁,谥号为厉公。
4、曹髦
公元254-260年在位)。魏文帝曹丕之孙,东海定王曹霖之子,即位前封为高贵乡公。嘉平五年(254年),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,曹髦作为曹丕庶长孙被立为新君。
他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,于甘露五年(260年)召见王经等人,对他们说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”,并亲自讨伐司马昭。
事泄,曹髦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,年仅20岁(虚岁)。死后被废为庶人,降礼葬于洛阳西北。
曹髦擅长诗文,一说创制了九言诗,传世文章有《伤魂赋并序》、《颜子论》等。好儒学,曾于太学就经义提出若干问题,另著有《春秋左氏传音》(失传)。
通绘画,一说为中国第一位成为画家的皇帝,唐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目曹髦为中品。
5、曹奂
曹奂(246年-302年),本名曹璜,字景明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,魏武帝曹操之孙,燕王曹宇之子,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,260年-265年在位。
甘露三年(258年),封常道乡公。甘露五年(260年),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弑杀,司马昭与众臣商议,立曹奂为帝,奉魏明帝曹叡之祀。
曹奂虽名为皇帝,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。咸熙二年(265年),司马昭死后,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,篡夺魏国政权,魏国灭亡,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。太安元年(302年),曹奂逝世,享年五十八岁,谥号为元皇帝。
二、蜀国君主简介
1、刘备
刘备(160年-223年6月10日),字玄德,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(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,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,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、政治家。史家多称其为先主。
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,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、讨伐董卓等活动,因为自身实力有限,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,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、陶谦、曹操、袁绍、刘表等多个诸侯。
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,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,至有陶谦、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,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、荆州让给刘备统领。
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刘备于赤壁之战后,先后拿下荆州、益州,建立了蜀汉政权。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,刘备不听群臣劝阻,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。
结果兵败夷陵,最终于章武三年(223年)病逝于白帝城,终年六十三岁,谥号昭烈皇帝,庙号烈祖葬惠陵。
刘备弘毅宽厚,知人待士,百折不挠,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,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。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。
2、刘禅
刘禅(shàn)(207年-271年),即蜀汉怀帝(223年—263年在位),又称后主。字公嗣,小名阿斗。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,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,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。在位四十一年。
刘禅出生于荆州,幼年时多遭难,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,刘备定益州后入蜀,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。
于蜀汉章武三年(223年)继位为帝,改元建兴,拜诸葛亮为相父,并支持其北伐,后又支持姜维北伐,后期宠信黄皓,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。
景耀六年(263年),魏将邓艾从阴平入,克绵竹,杀诸葛瞻父子,刘禅投降。
蜀汉灭亡后,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,受封为安乐公,西晋泰始七年(271年)在洛阳去世,享年64岁。谥号思公。西晋末年,刘渊起事之后,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。
三、吴国君主简介
1、孙权
孙权(182年-252年5月21日),字仲谋,吴郡富春(今浙江杭州富阳区)人。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(229年-252年在位)。
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,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。建安五年(200年),孙策遇刺身亡,孙权继之掌事,成为一方诸侯。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,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,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,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。
黄武元年(222年),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,建立吴国。同年,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。黄龙元年(229年),在武昌正式称帝,国号吴,不久后迁都建业。
孙权称帝后,设置农官,实行屯田,设置郡县,并继续剿抚山越,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。在此基础上,他又多次派人出海。黄龙二年(230年),孙权派卫温、诸葛直抵达夷州。
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,引致群下党争,朝局不稳。太元元年(252年)病逝,享年七十一岁,在位二十四年,谥号大皇帝,庙号太祖,葬于蒋陵。
2、孙亮
孙亮(243-260年),字子明,吴郡富春(今浙江杭州富阳区)人。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,公元252-258年在位。吴大帝孙权第七子,母潘皇后。史称吴少帝、吴废帝、会稽王。
建兴元年(252年),十岁登基为帝。太平二年(257年),十五岁亲政,但一年后(258年)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。
永安三年(260年),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,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(一说被毒杀),终年18岁。西晋太康年间,原先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。
3、孙休
孙休(235年—264年),即吴景帝(258—264年在位),字子烈,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,吴大帝孙权第六子。十八岁时,受封为琅琊王。
太平三年(258年)九月二十六日,孙綝发动政变,罢黜孙亮为会稽王,迎立孙休为帝,孙休三让而受,改元永安。孙休登基,封孙綝为丞相,孙綝权倾朝野,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,遂除孙綝。
孙休在位期间,颁布良制,嘉惠百姓,促进了东吴的繁荣。孙休好文,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,设太学博士制度,诏立五经博士,为南京太学之滥觞,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。
永安七年(264年),孙休去世,谥号景皇帝,葬于定陵。
4、孙皓
孙皓(242年—284年),即吴末帝(264年—280年在位)。字元宗(一说字元景,出自《册府元龟》)一名彭祖,字皓宗。吴大帝孙权之孙,废太子孙和之子,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。
孙皓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,但不久即沉溺酒色,专于杀戮,变得昏庸暴虐。但,孙皓的名声很大,惊动华夏,令晋朝感到惶怖。
天纪四年(280年),吴国被西晋所灭,孙皓投降西晋,被封为归命侯,四年后在洛阳去世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三国君主
二、三国演义 中汉封侯,宋封王,清封大帝.的是谁
关羽
汉封侯,宋封王,清封大帝;
儒称圣,释称佛,道称天尊。
汉封侯——关公最早的封谥是在汉献帝建安五年(200年),曹操表封关羽为“汉寿亭侯”。蜀汉景耀三年(260年),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“壮缪侯”。
宋封王——宋徽宗崇宁元年(1102年),这位笃信道教的皇帝追封关羽为“忠惠公”;崇宁三年(1104年),又封为“崇宁真君”;大观二年(1108年),加封“武安王”;宜和五年(1123年),再封“义勇武安王”。偏安南方的南宋皇帝也不忘对关公的封谥。寓宗建炎二年(1128年),加封“壮缪义勇武安王”;孝宗淳熙十四年(1187年),加封“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”。不仅汉族帝王们封谥关公,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也同样加封关公。元文宗天历元年(1328年),加晋封号为“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”。
清封大帝——清世祖顺治九年(1652年),加崇关公封号称帝,封“忠义神武关圣大帝”;世宗雍正三年(1725年),第一次封关公祖辈三代,曾祖为“光昭公”,祖为“裕昌公”,父为“成忠公”;授关公在河南洛阳的后裔为世袭五经博士,加封关公为山西关夫子;雍正四年(1726年),授关公在山西解州后裔世袭五经博士;雍正十年(1732年),授湖北当阳关公后裔世袭五经博士;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,易谥“壮缪侯”为“神勇侯”;乾隆三十三年(1768年),加封“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”;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,又易谥“神勇侯”为“忠义侯”;仁宗嘉庆十九年(1814年),加封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”;宣宗道光八年(1828年),加封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”;文宗咸丰四年(1854年),加封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”;咸丰五年(1855年),加封关公三代祖辈为王,曾祖“光昭王”,祖“裕昌王”,父“成忠王”;又加封关公为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关圣大帝”;穆宗同治九年(1870年),加封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关圣大帝”;德宗光绪五年(1879年),加封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”;这一封号长达26字,尽用赞美文词,可谓登峰造极。
儒称圣——儒教尊关公为五文昌之一,尊他为“文卫圣帝”;或尊他为亚圣或亚贤。
释称佛——佛教以关公忠义足可护法,尊他为“盖天古佛”、“护法伽蓝”,俗称“伽蓝众菩萨”。其实“伽蓝”乃“八部众”中的“天众”,与韦驼、四大金刚一样,是佛教护法神,而并不是人们常称道的“菩萨”。
道称天尊——道教奉关公为玉皇大帝近侍,尊他为“翊汉天尊”,“协天大帝”或“武安尊王”。
关羽可以说是创身后荣封之最,明万历以后成书的《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》尊关羽为“三界伏魔大帝”,并提高其权力,谓其“掌儒释道教之权,管天地人才之柄。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,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酆。秉注生功德延寿丹书,执定死罪过夺命里籍,考察诸佛诸神,监制群仙群职。”俨然成了统管三界十方、佛仙人鬼的大神。
三、三国中蜀国、吴国、魏国的皇帝各是谁
蜀国的皇帝有刘备、刘禅。魏国的皇帝有曹丕、曹叡、曹芳、曹髦、曹奂。吴国的皇帝有孙权、孙亮、孙休、孙皓。
一、蜀国皇帝
1、刘备
刘备(160年-223年6月10日),字玄德,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(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,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,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、政治家。史家多称其为先主。
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,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、讨伐董卓等活动,因为自身实力有限,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,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、陶谦、曹操、袁绍、刘表等多个诸侯。
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,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,至有陶谦、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,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、荆州让给刘备统领。
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刘备于赤壁之战后,先后拿下荆州、益州,建立了蜀汉政权。
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,刘备不听群臣劝阻,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,结果兵败夷陵,最终于章武三年(223年)病逝于白帝城,终年六十三岁,谥号昭烈皇帝,庙号烈祖葬惠陵。
2、刘禅
刘禅(shàn)(207年-271年),即蜀汉怀帝(223年—263年在位),又称后主。字公嗣,小名阿斗。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,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,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。在位四十一年。
刘禅出生于荆州,幼年时多遭难,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,刘备定益州后入蜀,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。
于蜀汉章武三年(223年)继位为帝,改元建兴,拜诸葛亮为相父,并支持其北伐,后又支持姜维北伐,后期宠信黄皓,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。景耀六年(263年),魏将邓艾从阴平入,克绵竹,杀诸葛瞻父子,刘禅投降。
蜀汉灭亡后,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,受封为安乐公,西晋泰始七年(271年)在洛阳去世,享年64岁。谥号思公。
二、吴国皇帝
1、孙权
孙权(182年-252年5月21日),字仲谋,吴郡富春(今浙江杭州富阳区)人。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(229年-252年在位)。
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,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。建安五年(200年),孙策遇刺身亡,孙权继之掌事,成为一方诸侯。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,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,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,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。
黄武元年(222年),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,建立吴国。同年,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。黄龙元年(229年),在武昌正式称帝,国号吴,不久后迁都建业。
孙权称帝后,设置农官,实行屯田,设置郡县,并继续剿抚山越,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。在此基础上,他又多次派人出海。黄龙二年(230年),孙权派卫温、诸葛直抵达夷州。
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,引致群下党争,朝局不稳。太元元年(252年)病逝,享年七十一岁,在位二十四年,谥号大皇帝,庙号太祖,葬于蒋陵。
2、孙亮
孙亮(243-260年),字子明,吴郡富春(今浙江杭州富阳区)人。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,公元252-258年在位。吴大帝孙权第七子,母潘皇后。史称吴少帝、吴废帝、会稽王。
建兴元年(252年),十岁登基为帝。太平二年(257年),十五岁亲政,但一年后(258年)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。
永安三年(260年),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,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(一说被毒杀),终年18岁。西晋太康年间,原先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。
3、孙休
孙休(235年—264年),即吴景帝(258—264年在位),字子烈,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,吴大帝孙权第六子。十八岁时,受封为琅琊王。
太平三年(258年)九月二十六日,孙綝发动政变,罢黜孙亮为会稽王,迎立孙休为帝,孙休三让而受,改元永安。孙休登基,封孙綝为丞相,孙綝权倾朝野,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,遂除孙綝。
孙休在位期间,颁布良制,嘉惠百姓,促进了东吴的繁荣。孙休好文,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,设太学博士制度,诏立五经博士,为南京太学之滥觞,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。
永安七年(264年),孙休去世,谥号景皇帝,葬于定陵。
4、孙皓
孙皓(242年—284年),即吴末帝(264年—280年在位)。字元宗(一说字元景,出自《册府元龟》)一名彭祖,字皓宗。吴大帝孙权之孙,废太子孙和之子,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。
孙皓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,但不久即沉溺酒色,专于杀戮,变得昏庸暴虐。但,孙皓的名声很大,惊动华夏,令晋朝感到惶怖。
天纪四年(280年),吴国被西晋所灭,孙皓投降西晋,被封为归命侯,四年后在洛阳去世。
三、魏国皇帝
1、曹丕
魏文帝曹丕(187年冬—226年6月29日),字子桓,豫州沛国谯县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曹魏开国皇帝(220年—226年在位)。魏武帝曹操次子,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。
曹丕自幼文武双全,博览经传,通晓诸子百家学说。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,被立为魏王世子。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曹操逝世,曹丕继任丞相、魏王。
同年,受禅登基,以魏代汉,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,建立了魏国。曹丕在位期间,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,于黄初元年(220年)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,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。
而且平定了青州、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,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。对外平定边患,击退鲜卑,和匈奴、氐、羌等外夷修好,恢复在西域的建置。
黄初七年(226年),曹丕病逝于洛阳,时年四十岁。谥号文帝,庙号高祖(《资治通鉴》作世祖),葬于首阳陵。
2、曹叡
曹叡(204?-239年1月22日),即魏明帝,字元仲,豫州沛国谯县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(226年至239年在位)。魏文帝曹丕长子,母为文昭甄皇后。
黄初三年(222年),曹叡封平原王,黄初七年(226年)五月,魏文帝病重,立曹叡为皇太子,即位于洛阳。
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、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、蜀的多次攻伐,并且平定鲜卑,攻灭公孙渊,设置律博士制度,重视狱讼审理,与尚书陈群等人制《魏律》十八篇,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。
魏明帝在军事,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,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,广采众女,因此留下负面影响。
景初三年(239年),曹叡病逝于洛阳,时年三十六岁,庙号烈祖,谥号明帝,葬于高平陵。
3、曹芳
曹芳(232年-274年),字兰卿,魏明帝曹叡养子,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,239年—254年在位。
曹芳于青龙三年(235年)被封为齐王,景初三年(239年)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。嘉平六年(254年),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,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。
司马炎代魏称帝后,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。泰始十年(274年),曹芳病逝,终年四十三岁,谥号为厉公。
4、曹髦
曹髦(241年11月15日-260年6月2日),字彦士,豫州沛国谯县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,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(公元254-260年在位)。魏文帝曹丕之孙,东海定王曹霖之子,即位前封为高贵乡公。
嘉平五年(254年),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,曹髦作为曹丕庶长孙被立为新君。他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,于甘露五年(260年)召见王经等人,对他们说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”,并亲自讨伐司马昭。
事泄,曹髦被贾充指使成济弑杀,年仅20岁(虚岁)。死后被废为庶人,降礼葬于洛阳西北。
5、曹奂
曹奂(246年-302年),本名曹璜,字景明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,魏武帝曹操之孙,燕王曹宇之子,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,260年-265年在位。
甘露三年(258年),封常道乡公。甘露五年(260年),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弑杀,司马昭与众臣商议,立曹奂为帝,奉魏明帝曹叡之祀。
曹奂虽名为皇帝,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。咸熙二年(265年),司马昭死后,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,篡夺魏国政权,魏国灭亡,曹奂被降封为陈留王。太安元年(302年),曹奂逝世,享年五十八岁,谥号为元皇帝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孙吴
百度百科——蜀汉
百度百科——曹魏
三国之蜀汉大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三国演义 中汉封侯,宋封王,清封大帝.的是谁、三国之蜀汉大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。
版权声明:本文《三国之蜀汉大帝,三国演义 中汉封侯,宋封王,清封大帝.的是谁》由网友konglu提供,仅作为展示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及公司所有;
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您来信告知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